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。泛指自做自受。出自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,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,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一至此哉!’”
【典 故】
商鞅变法,重新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,取消了贵族的特权。贵族虽怀恨在心,但商鞅有秦孝公支持,贵族们毫无办法。秦国经变法以后,很快强盛起来,商鞅也因变法有功,受封商地十五邑,号商君,人们从此称公孙敬为商鞅。
但在变法过程中,太子的老师触犯了法律,贵族和朝臣幸祸。商鞅为了新法能得以实施,请示孝公后,严厉地作了公正处置。太子曾为老师说情,但无济于事,因此对商鞅恨之入骨,必欲除之而手快。后孝公驾崩,太子嗣位,史称惠文王。
商鞅自知失去靠山,不敢久居京城,返回自己的封地。贵族们知道惠文王痛恨商鞅,便纷纷制造流言蜚语,有人甚至诬陷商鞅谋反。惠文王十分清楚商鞅没有谋反的动机,更没有谋反的可能,他只是为了出气,下令逮捕商鞅。
商鞅闻讯只身出逃。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寒鸦背着夕阳余辉,结队归林。商鞅急于逃离秦境,匆匆赶路,来到关下,不想被守关军士拦住,声称“商君有令,黄昏后非公事不得出城。”商鞅这才意识到必须投宿住店。他来到一家旅店,要求住宿。老板走出来说:既是客人我们当然欢迎,请问您是谁,弄不清身份,我会被杀头的。这是商君的法令,违背不得呀。
商鞅当然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,走出旅店,仰天长叹:我这是作法自毙呀!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。
【成语示例】
怎奈此时官场中人,十居其九是吃烟的,那一个肯建这个政策作法自毙呢?——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三回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