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段时间以来,一些地方买官卖官现象愈演愈烈。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原区委书记张改萍卖出的“乌纱帽”有27顶之多。河南南召原县委书记刘建国以其情人为“编外组织部长”,大肆卖官鬻爵。湖南省株洲县原县委书记龙国华在调离前夕,突击提拔100多名干部,受贿400多万元,被称为“卖官书记”。安徽省五河县原县委书记徐社新在6年时间内,将该县所有乡镇和重要县直部门的“官帽”卖了个遍,被称为“官帽售货郎”。在遭人举报后,徐竟然动用当地电视台高调辟谣,结果举报者被判诽谤罪。
买官卖官的背后,凸显了个别干部权力膨胀、监督机制缺失、干部任用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。如何加强监管,提高违法违规成本,让卖官者身败名裂,让买官者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,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书记发财有妙招,重要官职我包销。
局长镇长各有价,正职副职任你挑。
这边排队竞折腰,那边电视忙辟谣:
谁说领导在卖官,权钱两讫“口碑”好。
常思货郎太逍遥,更问谁人把责抛?
李宏宇图 三 宝文 来源: 人民日报
|